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癥狀不一,發燒、食欲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醫師會給予“癥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但若照顧不當,并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2.耳鼻喉發炎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癥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愿意進食)等。醫師會給予“癥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該疾病容易并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3.玫瑰疹(幼兒急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后的寶寶最容易得。典型的癥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后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并發癥,家長不必擔心。
二、小孩發燒怎么辦好呢
1、溫水。杭从32~36攝氏度的溫水擦浴或浸浴。擦浴是用溫水擦洗或按摩小兒的全身皮膚;浸浴時應讓小兒全身沉入水中。溫水浴能刺激小兒皮膚,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散熱增加,并清潔或擴張汗腺口,以利于排汗,從而迅速有效地降溫,每次溫水浴以5~10分鐘為宜。
2、低溫室法:將病兒置于室溫約為26℃的環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件者,可采用空調降低室溫。這種方法適用于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就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3、冰敷:可以少量適當使用冰敷,在寶寶兒前額、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凍傷寶寶的皮膚,而且6個月以內的寶寶也不宜冰敷。這種方法的利弊目前還有很多爭議。一般認為冰敷弊大于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更不能用冰敷。
三、小孩發燒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呢
1、幫助寶寶脫掉過多的衣服,F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寶寶發熱就是感冒了,應該多穿衣服,事實上剛好相反。發燒的寶寶特別散熱,而如果你的衣服穿得過多的話則會影響其體溫的散熱。因此建議少讓寶寶穿點衣服。
2、一定要補充充足的水份。無論寶寶有沒有發燒都應該特別注意給寶寶補充充足的水份?梢赃m當在孩子喝的水中加些鹽,這樣做可幫助孩子補充電解質。
3、使用退燒藥。值得一提的是退燒藥雖可幫助寶寶快速退燒,但是一般孩子如果沒有發燒超過35度的話都建議不要給寶寶使用退燒藥。同時如果在給寶寶使用退燒藥退燒最好注意用量,切記不可有服用越多,效果越好等思想。
4、掌握各種物理退燒的方法。當寶寶的體溫沒有達到使用退燒藥的情況下就不需要給寶寶吃藥了,此時你可以選擇一些物理退燒的方法。比如主用溫水毛巾在寶寶身上下搓,這樣做有利于擴張皮膚的血管,對于散熱也有一定的幫助。用濕毛巾敷寶寶的額頭,用酒精擦身等等都是相對不錯的退燒方法的。
四、有助于緩解小孩發燒的藥物是什么呢
任何一種藥物都非絕對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科醫生推薦使用的嬰幼兒退熱藥物主要有兩種成分: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具體的癥狀來選擇。
兩歲以下兒童和普通發熱,通常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起效快,控制體溫的時間大約為兩小時左右;副作用相對較少,對胃腸道無明顯刺激,對凝血功能也無顯著影響,無腎毒性,安全性較高;但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著劑量的上升療效上升,因此要防止過量而引起肝臟的損害。
3歲以上且發生高熱,可以使用布洛芬。布洛芬退熱相對平穩而持久,控制體溫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6-8小時;對39℃以上高熱的效果較對乙酰氨基酚更強,退高熱的效果大約可以維持4-6小時;副作用相對較少,主要是輕度的胃腸道反應和轉氨酶升高,偶可影響到凝血功能,在脫水、血容量低、心輸出量低的情況下,偶可發生可逆的腎功能損害;過量服用可能會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和癲癇發作等情況。